皇冠365体育下载_365在线体育投注_附近的36524超市“十二五”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永州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是实现赶超崛起,全面建设小康永州,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根据《皇冠365体育下载_365在线体育投注_附近的36524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城镇功能提升迅速、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重点,做美做活县城,做精做特小城镇,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总体实力大为增强。城镇建设发展的不断加快,不仅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1、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人口由“十五”期末的160万人增至235万人。城镇化以年均2.4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比“十五”时期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快0.9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9.8%。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61平方公里增加到276平方公里,超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2、城乡规划实施力度加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新一轮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明显提高,中心城市城市建设区实现控规全覆盖,各县县城建设区控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专项规划全面推进,中心城市已编制审批13个专项规划。村镇规划编制步伐加快,建制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50%的建制镇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70%的乡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机制不断完善,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先后出台19项规范性文件,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增强。正式组建规划执法支队,规划批后管理逐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 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新增设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3、城镇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3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8倍。其中,城镇规划编制完成投入2.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136.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5倍。住宅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2亿元,比“十五”增长1.25倍。
4、城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随着投入力度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全市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为13.5平方米,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9%,比“十五”期末提高3.82个百分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0.48%,比“十五” 期末提高19.09个百分点;自来水普及率为 98.81%。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促进了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向城镇集聚,增强了城镇凝聚力。
5、中心城市发展提速明显。“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完成规划编制投入8900万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约63.2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入96.6亿元。共修建城市主次干道45条,建成3座桥梁,新改扩建了3个公园和5个广场。新增城市绿地近38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7.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1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3.5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8.8%。中心城市城镇人口达到59.5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15.76万人,建成区面积由45.6平方公里增加到55平方公里,比“十五”时期增加9.4平方公里。
6、城镇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来,全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建设发展规律,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制定和落实有效措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市域内已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市域城镇体系继续优化。中心城区已进入大城市行列,祁阳县城人口已达到22.44万人,进入到中等城市行列,道县县城人口达到14.75万人,宁远、东安县城均以达到10.5万人,江华、新田、蓝山县城人口平均达到9万人,江永、双牌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黄阳司镇等26个县域重点建制镇人口平均达到3.7万人。
7、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建筑业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252亿元,比“十五”增长63%,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5.1%左右。建筑业企业由122家发展到132家,年从业人员6万人左右;竣工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安全合格率为98%。创建了一批优质精品工程,省优质工程11项,市优质工程75项,2项工程荣获了“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安全事故伤害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工程建设领域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工程招投标和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基本形成,全市应招标工程招标率达100%,公开招标率达96.47%。勘察设计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市建筑设计院成功晋级为甲级院。
8、房地产开发保持良好势头。“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比“十五”时期的1.25倍,累计竣工商品房面积56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9.3%。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和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商贸项目和专业市场,引进一大批着名零售连锁企业,促进了中心城市商贸业的发展。住宅和房地产综合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扩大投资和带动消费两方面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十一五”以来,我市城镇建设和发展快速推进的原因,就是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客观规律,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有永州特色的城镇建设路子。在加快城镇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推进城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发挥城镇规划在推进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城镇规划先行,加强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突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和完善市政工程项目代建承揽制,努力打开市场融资、多元投入的通道,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的积极性。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讲,主要是:
1、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2009年我市城镇化水平为37.98%,比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45.68%低7.7个百分点,比全省城市化平均水平43.2%低5.2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末,我市城镇化水平预计为39.8%,仍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在全省排名靠后。
2、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09年,中心城市冷水滩、零陵两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仅49万(含暂住人口)。中心城市不大不强,首位度低,缺乏较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县城平均常住人口7万人,人口规模偏小。加之,职能结构存在较大趋同性,城镇的自身优势和特色没有完全形成,影响了产业集约化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
3、城镇发展动力不足。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对城镇化的拉动力偏弱。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成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充分。
4、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城镇建设融资能力较弱,导致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不少小城镇还处于由村庄向城镇演变的起步阶段。城市建设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5、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基层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薄弱,乡镇没有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村庄规划滞后,乱占、滥建问题突出,建设秩序混乱。城镇规划编制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规划的质量不高,深度不够。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城镇全面扩容提质的重要阶段。在发展战略上,中央和省里明确提出,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内需、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工作将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区域经济地理位置上,我市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9+2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圈”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汇叠加之地,有着良好的政策区位条件。国家去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把永州列为百万人口级城市。“9+2泛珠三角区域”正在推动我市向发达地区融合。省里提出要“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充分发挥永州紧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将永州建成湖南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打造中部新经济发展带”。在现代交通建设上,随着二广高速、衡昆高速、厦蓉高速在我市的交汇,洛湛铁路的通车,京珠复线的开建等等都为我市城镇加快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按照“布局集中、功能紧凑、发展集约、生态友好、合理分工”的要求,加强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划,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坚持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全市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统筹安排,以规划指导建设,引领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和“两型”发展相结合。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城镇发展中,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促进城镇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推进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城镇化为载体,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通过城镇化引导经济要素集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促并进。
4、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城镇建设发展。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府对城镇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城镇化水平:缩短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城镇化率保持年均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镇化率达到50%。
2、城乡规划:全市县城以上城市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加快村庄布局规划及村级规划编制。
3、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累计完成投资约1000亿。中心城区完成投资342.8亿,其中主干道建设148亿,核心景观区26.4亿,工业园区路网48.6亿,给排水工程30.9亿,供气工程23.5亿,生态新城建设63亿,其他项目2.25亿。县城及管理区完成投资446.1亿。小城镇建设投资192.9亿。风景名胜区建设投资72亿。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投入13.1亿。
4、住宅和房地产: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累计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完成《湖南省“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对我市下达的各项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指标。
5、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建筑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外拓产值年均在6亿元以上;建筑业企业结构更加合理,一级企业达到4家以上,二级企业达到35家以上,甲级监理企业达到2家以上,乙级企业达到6家以上;勘察设计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甲级设计企业达到2家。
6、建筑节能:中心城市新开工项目建筑节能达到100%,原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达到30%以上;推广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完成节能面积500万平方米;建设节能示范小区3个以上,其中,1个达到国家二星标准。
7、质量安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率达到45%以上;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45%以上,竣工合格率保持100%;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8、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个;实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
四、主要任务
1、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布局合理、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生态友好、定位明确的原则,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卫星城、副中心城市为点,城镇发展轴为线,经济片区为面,“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的产业裙带和“一主两副三卫、二廊三片四轴”的空间结构。“一主”即冷水滩和零陵区组成的中心城市,“两副”即道县和宁远县城组成的市域副中心城市,“三卫”即祁阳、东安、双牌三个卫星城;“二廊”即母亲河湘江及潇水水系在我市境内流经构成的生态景观绿廊,“三片”即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北部经济发展片区,以宁远县城为中心的东南经济发展片区和以道县县城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发展片区;“四轴”即衡枣高速发展轴、永-道-贺高速发展轴、二广高速发展轴、厦蓉高速发展轴。
2、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到2015年力争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万。围绕这个目标,加快零冷两区一体化。重点建设潇湘大道、岚角山巴洲街、湘江西路、城南大道、湘江东路、阳明大道、巴洲大道、长丰西路延伸段、南甸路、巴洲大桥、李达大桥等18个项目。实施“一圈两轴两带三组团”战略。在“一圈”建设中,加快环绕零冷两城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将中心城区高速外环线打造成城际快速通道,连同衡昆高速共同形成中心城区对外交通公路骨架;在“两轴”建设中,完成零陵大道扩改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将零陵大道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干道;在“两带”建设中,完成湘江两岸风光带建设;在“三组团”建设中,突出生态新城建设,实施生态和项目连城,实现零冷城区生态融合。具体要落实生态新城规划,抓好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空港物流园、海关商检口岸通关现场、义乌商贸城、影视文化中心等项目实施,论证和启动零陵机场异地搬迁建设,引进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两到三年内生态新城初具雏形。
3、优化城镇产业空间布局。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优化中心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园区建设中,集中力量建设好凤凰园工业园、马坪工业园、长丰工业园、零陵河西工业园,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城镇集聚。在产业发展中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扩展兴起后发展的空间。县城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产业用地。逐步形成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外围以城郊农业为主,城市由内向外呈现“三二一”合理分布的新格局。
4、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一是不断加强道路建设。中心城市冷水滩城区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重点建设谷源路、九嶷大道等近30公里的快速干道,以及建设永州大道城区段、湘江西路北段、长丰西路、湖塘路、水汲江大道、梧桐东路、珍珠路等近90公里的城市干道。零陵城区重点建设火车南站片区路网、河西工业园路网、香零山路网(含阳明大道以东片区)等工程。二是加强桥梁包括立交桥、行人过街桥涵等的建设,重点建设长丰一桥、萍洲二桥、育才大桥、长丰二桥、萍洲一桥、日升大桥等工程,辅以停车场建设,提高路网通行效率。三是加快凤凰电子信息产业园、长丰工业园、凤凰工业园等7个园区的路网建设。四是加快城镇管网建设,大力推行综合管网一次性下地,突出城市管网的综合覆盖,加强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建设。中心城市重点抓好凤凰园水厂、曲河水厂扩建、荷叶岭水厂和南津渡水厂的建设,新建生态新城水厂,改造凤凰园加压泵站储水池。扩建下河线与向家亭污水处理厂,新建生态新城污水处理厂。
5、改善城镇发展质量。一是加快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广泛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代建承揽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优化城市秩序。加强规划执法,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城市管理合力。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围绕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运用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技术手段,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建设不同的景观风貌区,塑造具有浓郁城市个性的空间景观框架体系,展现城市精神。各个城市都要搞好重点地区和标志性建筑群的整体设计,树立精品意识,彰显城市魅力。中心城市要重点规划建设好生态新城、湘江风光带、宋家洲岛以及其他城市重要节点。保持城镇特色风貌。县及县以下小城镇也要从实际出发,建成一批高品质、特色型的精品小城镇。
6、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结合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确保建设用地。在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凡未完成上述住房供地计划的地区,不得向其他住房建设供地;商品房项目土地出让时,在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款等内容。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不低于土地出让总价款的5%,并实行分笔缴纳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挂牌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项目,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的5%以上配建保障性住房,其中,配建廉租住房不少于2%,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3%;具有一定规模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要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经营用房,经营所得用于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等运营支出。确保住房保障资源公平分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含)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7、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市要大力加快联城、融城步伐。把城市带动农村和农村融入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融入载体,优化融入环境,扩大城市和农村功能的融合、空间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产业的融合和生态的融合。加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努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网,联结城市和乡村,保证城乡生产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破解制约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的制度瓶颈,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加速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建制镇为节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以零冷两城区为核心,加快绕城高速和区县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至祁阳、东安、双牌的北五县区半小时经济圈,至南部六县的两小时经济圈,以及南六县县际一小时经济圈。
8、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建筑市场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严把工程开工关和交付使用关。加强招投标管理,建立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逐步推行电子评标和网上评标,严厉打击虚假招标、围标串标、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建筑企业的扶持。强化劳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引导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外部市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严格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工作,不断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建立健全推进城镇化的组织领导机构,突出城镇化的战略地位,加强对全市城镇建设发展工作的领导决策、指导、协调与监督,促进各地各部门落实推进城镇化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依法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健全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将规划管理由城市向村镇全面延伸,切实保障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
2、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重视发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规划意识,依法修订城镇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完善规划层级审批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强化规划刚性原则,规范规划调整程序,严格实施城市规划,杜绝无序建设。强化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城市规划数字化平台,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社会投资为主、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的开放的多元投资格局。立足政府融资平台,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撬动、土地经营、城投主体融资、项目融资等路径和手段,真正建立起政府与市场的联动机制,从根本上破解城建资金瓶颈。
4、强化责任落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发扬改革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强化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岗位责任制,把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段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单位、到责任人。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建立完善城镇建设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科学评估。
5、加强制度保障。创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鼓励农村承包土地在本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内依法流转;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落实、完善住房、就业、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线等制度。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政策,逐步完善国家、集体、个人自我保障相结合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化发展。